世界播报:106.8万吨!马鞍山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虽然寒冬未尽,但放眼马鞍山大地:推土机、挖掘机轮番上阵,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小麦、油菜返青拔节,一望无际、满目葱茏,千里沃野正孕育着新的生机。
【资料图】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创新实施“农田四变”专项行动,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生产,端稳“饭碗”,频频出招。
据国家统计局马鞍山调查队提供的核定数据,2022年,马鞍山市粮食总产量达106.8万吨,与2021年的106.03万吨相比,增长达0.73%,以“十九连丰”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保“粮田”、造“良田”,夯实“藏粮于地”基础
“去年,能经受住高温干旱考验,粮食生产再夺丰收,高标准农田立下汗马功劳。”在博望区博望镇新陇村童王村,种粮大户张德润算起了增收账:将410块小田整合为147块大田,新建灌溉泵站、沟渠水闸、机耕道路等,不仅实现了旱涝保收,水稻亩产超600公斤,还以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动粮食增产、农资降本、增种油麦等,实现每亩1300元的增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2年,我市坚持藏粮于地,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在稳定一季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冬闲田,突出扩大早稻、再生稻和杂粮播种面积,并将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任务纳入目标考核中,分解到县区、镇村和大户,实行领导包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64.83万亩。坚持以“小田变大田”为统领,结合实际、拓展延伸,创新推进“农田四变”(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专项行动,出台20条政策,探索有效保护耕地、多种粮种好粮的“马鞍山模式”,找回耕地3.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亩,耕地面积和质量稳步提升。
强科技、提单产,落实“藏粮于技”战略
去年的夏天,当涂县江心乡鑫盛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1600多亩小麦收割。走向广袤田野,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的农业种植,不仅让种地变得不一样,更推动着马鞍山农业现代化大步向前。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将科技注入种子,品种在增多、抗病抗倒伏能力在增强、产量在增长;将科技注入生产,种、管、收、储、运等全过程走向绿色高质高效......我市立足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高产多抗品种+育插秧+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料高效施用(侧深施肥)+稻田综合种养”主导模式,集中展示优质良种及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技术模式,深挖粮食单产潜力,做强优质粮食品牌。
2022年,我市新增省级种业新品种10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4.5%;落实优质专用水稻面积140万亩以上,建立优质专用品牌稻米基地面积149.32万亩以上,落实订单面积100万亩以上,落实5000亩以上单品种规模化种植示范片33个、面积19.9万亩,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持续培育“含山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
劝农耕、惠粮农,践行“藏粮于民”国策
粮食丰收,从来都不能指望“天公作美”,“事在人为”才是丰收真正的“密码”。
2022年,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考”,建立全市各级粮食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各级农业部门推进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包村联户、驻点指导、现场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落实扶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种粮效益,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认真落实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三笔)、农业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整合优化产粮大县奖励等财政资金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政策春风,满地生金。
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引导粮食承储企业优化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粮农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规模经营,节本增效。
强化行政推动,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协调落实大型农机具、植保无人机,突出做好小麦赤霉病、水稻穗期病虫害等病害防控,实现“虫口夺粮”;坚持有旱必抗、有苗必保,各级财政投入抗旱资金7340万元,投入大中型灌溉机械5737台套,灌溉面积720.45万亩次,减少秋粮损失;召开培训观摩会达40余场次、培训农户达0.35万人次......精准服务,保驾护航。
稻麦年年千层浪,一幅幅壮美的粮食生产画卷铺展在广袤田野,展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2023年,我市将严格执行“田长制”,启动实施“大托管”服务,系统推进“农田四变”,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找回耕地8.2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亿斤以上。
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