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探寻防火“密码” 让黄山文物建筑更有“安全感”

文物建筑穿越了时光记忆,凝固了历史峥嵘,是沉寂千年的“艺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探寻防火“密码”,让文物建筑更有“安全感”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安徽宏村古村落应用示范工程成果总结和示范效果论证会在黟县宏村镇召开。


(相关资料图)

“项目组高度重视应用示范,把本次论证会作为项目验收的预演,将在咨询专家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宏村古村落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项目研究成果质量。”会上,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纪杰代表项目组,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和任务执行情况,并概要总结了项目应用示范工程进展。

据悉,该项目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是我国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设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于2020年立项,分别在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和西藏布达拉宫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展应用示范。

宏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存不可移动文物99幢,包括承志堂、南湖书院、敬修堂等。据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工朱霁平介绍,自2021年始,项目组多次组织各课题人员赴宏村实地调研,结合宏村古村落建筑特征、消防安全现状等制定了应用示范方案,针对性地在宏村6类22处古建筑中部署了项目研发的5项关键技术,并开发应用1套综合防控平台。项目组于今年5月专门组织开展了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效果用户反馈会,充分听取应用示范地黟县宏村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据此对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近一年的示范运行结果表明,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预期成效。

当天,专家组一行首先沿宏村古村落的家训馆、承志堂、月沼、汪氏宗祠、敦本堂考察应用示范工程安装部署情况,并在敦本堂观看了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抗干扰电气火灾监控、抗干扰图像型火灾探测、抗干扰双光电感烟探测和无人机巡检等5项关键技术的现场演示,并在质询论证环节展开讨论。

文物古建筑作为历史遗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安全监管二处处长郑丽娜表示:“希望本项目在宏村所展现的应用成果能够在未来切实有效地应用至其他不同环境下的文物建筑之中,形成一个高可靠性的文物建筑火灾防控普适性系统。”

“宏村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在科技创新和项目成果落地的能力,应推动项目成果尽快形成地方、行业或国家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范维澄院士表示。

“建议后期可加强项目成果与已有安防体系的融合。”项目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教授表示。

“建议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操作,以便基层工作人员更好掌握和运用。”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来斌院士指出。

......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就项目整体的研究内容、集成创新、技术规范、项目管理、社会效益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勉励项目组在文物建筑防火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王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