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道:一觉醒来,我成高血压患者了?该不该吃药?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资料图片)

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为≥130/80mmHg引热议:

医生:新增患者是否用药需视自身情况而定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一夜之间引发网友热议。这意味着,原本血压值处于“130/80mmHg-140/90mmHg”区间的人群,成为高血压人群。

一觉醒来,突然变成高血压患者,不少市民产生疑惑:该不该吃药?对此,记者采访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金锋。

新标准

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

下调10mmHg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按照以往的标准,成人如果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这就称为高血压。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据2022年卫生部门统计,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到2.45亿。18岁以上患高血压的居民占27.9%。这个数字表明,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有3个患上高血压。

11月13日,我国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市民

“标准一下调,我成高血压了”

“标准一下调,我成高血压了。”《指南》发布后,在阜城某事业单位上班的赵军就关注到了,他赶紧拿出前不久刚到手的体检报告。报告单显示,他体检时的血压检测值为135/78mmHg。按照此前标准,这属于“正常值”。但如今随着新诊断标准的启用,赵军被划为高血压患者。

无独有偶,两年前,39岁的李先生在体检中检出高血压(收缩压约145mmHg)、高尿酸。“饮食不规律,爱喝酒、熬夜,又缺少锻炼,久而久之身体就出了问题。”体检结果敲响了警钟,他就积极地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最终在一年后的体检报告单中成功“减压”。此次国家下调诊断标准,李先生又回到高血压患者行列。

“原本以为血压已经属于正常范围了,这次又迈入高血压患者行列了。”“需不需要吃药进行控制呢?”“看完体检报告后还不能松气,标准下调了。”记者采访中发现,新标准的发布也引发不少市民和网友的热议。

解读

血压在130/80-139/89mmHg的多为中青年

下调是为防线前移

《指南》为何要作此修改?

线上发布会上,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标准的修改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此外,血压在130-139mmHg或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专家介绍,血压介于“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专家表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标准上调就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有临床研究发现血压在130/80mmHg到140/90mmHg区间的人群,不进行治疗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30%;有数据显示血压在130/80mmHg左右人群中,15年以后有65%的人血压会上升到140/90mmHg以上,提早进行干预,就能减少患者。

医生

高血压患者呈现年轻化

新增患者视情况用药

那么,新纳入的高血压患者是否要接受药物治疗?《指南》制定组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新标准实施后高血压患者增多,但只有22%的人群需要服药治疗。多数人不需要吃药,只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

对此,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金锋也表示,对130-139mmHg/80-89mmHg患者是否需要服药的问题,主要看其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对于有吸烟、饮酒、超重等三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服用降压药;对于没有或少于三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可以采用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若不见效则需要吃降压药。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周金锋建议,高血压患者要忌口,低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高热量食物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肉类。此外,控制好体重,进行规律运动,戒烟戒酒、保证良好睡眠、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等。

“通过我们坐诊情况来看,近年来,高血压呈现年轻化。”周金锋表示,以往在临床中,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都会建议将血压下降到130/80mmHg以下。如今《指南》的发布,相当于是希望普通人、初发高血压患者等也降到这个水平。

高血压的“秘密”

1、表现

如果经常出现失眠、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四肢麻木等不适症状,要警惕是不是自己的血压太高了。

2、危害

高血压是常见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并发症,还易引发中风、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重症。即使轻度的动脉血压升高也能缩短期待寿命。

3、误区

年轻就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

没有高血压就不需要定期量?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到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血压不高了就可以随意停药?

血压控制稳定是治疗高血压的目标,随意自行停药会中断有效地治疗。任何药物的增减,都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才会更安全。

关键词: 毫米汞柱 危险因素 临床实践指南